经验分享 – 29年前自学C语言,中国第一代程序员,最终成为一代文豪

你好哇,李银河。”

“一想到你,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。”

喜欢读书的朋友,对 王小波 一定不会陌生,高晓松评价他:“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,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,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。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。”

王小波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《黄金时代》,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贡献了最叫人浮想联翩的女性形象,同时,也打破了人们对“爱情”及两性关系的刻板印象——看似三观尽毁,实则纯情至极。除此之外,这部伟大小说还贡献了一段广为流传的“朋友圈文案”,深受文艺青/中年青睐:

那一天我二十一岁,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。我有好多奢望。我想爱,想吃,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。

他是浪漫的吟游诗人与“创伤文学”小说家,但他的另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——他还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。

王小波和编程

超越时代的技术大牛

1991年,这时候的中国还没接入互联网。

马云正在在辗转经手小商品交易,艰苦养活刚创办的小翻译社;

马化腾正在大学里修读计算机,还没有涉足象牙塔外的水深火热;

雷军 倒是已经开始在计算机市场闯荡,在著名的金山软件实习……

而此时的王小波,已经独立开发出了一款类似于 Word 的软件。

独立研发文字软件

大学的王小波虽然主修的是经济,但正如他读书繁杂,他对于知识汲取也十分“贪心”。他后来又学了化学,再后来又转到了数学系。而同期,他还利用闲暇时间自学了计算机技术。得益于去匹兹堡留学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计算机知识,他先后学了 Fortran、汇编语言和 C 语言。

在90年代,计算机并不智能,没有当今眼花缭乱的软件应用,有的只是一些基础功能。就连用来做打字的软件也相当稀缺。

作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,王小波自然也想着把自己的小说手稿输入进电脑,形成电子文档。但是当时国内并没有相应的打字软件。而国外的软件也还没有针对汉字输入完善的系统。

于是,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他打算亲自做几个适用的软件。

他用C++语言写出了中文输入法、编辑器以及多媒体系统。一种类似Word的软件被他开发出来,用来辅助日常的写作。

闲着没事搞了个发明。原有中文软件是用线扫描方式出汉字。我做了一个用调整字模发生器方法出汉字的系统,自以为很优越,可惜还未找到用户。用此法可以很容易地在西文软件上出中文窗口,还在SPSS上加了几句骂娘的话。

——1991年5月 王小波与友人的书信

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知识,他靠卖软件也获得了一些收入。他当时为北京煤气工程公司开发的管理软件,还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
据说当时的王小波屡次收到中关村的邀约,很多人认为,小说家王小波当时的编程水平甚至高于同期的雷军等人。

而这时,他的文学作品还没有发表出来,更别说拿奖了。

这一阶段的王小波,极客生活并不孤单,他常与友人交流编程心得。在交流中,他还透露出他是个苹果黑、微软粉的事实。

他认为,IBM-PC的兼容机队伍庞大,更新速度快,是苹果远无法望其项背的。于是他转而买下了当时的微软顶配机——286 PC机。

晓阳到底也加入了IBM的行列。照我看,苹果机还是买不得。因为IBM-PC的兼容机队伍庞大。INTEL又总能推出新一代CPU,将来还有大发展。买微机钱的投资是大事,时间、精力投资更为巨大,买386兼容机是明智之举。

我最近可能调入人大,投奔班长。最近胡思乱想想出了个理论来,还没认真推导,大抵是设立多个Dummy(两分变量)构成的联合分布,其合计样本点构成一球面,点到点的距离以总误差计算。所以一样本点的对点就是它的否,误差最大。其余的正在想。

一台286 PC机

编程和写作的抉择

后来,王小波发现,自己开发软件能赚钱,写作也能赚钱,但王小波只想专注于一件事。这可怎么选择?

也许是对于编程的喜好没有写作来得浓烈。王小波最终选择了做一名自由撰稿人。在《工作与人生》一文中,王小波写道:

“我对权力没有兴趣,对钱有一些兴趣,但也不愿为它去受罪——做我想做的事(这件事对我来说,就是写小说),并且把它做好,这就是我的目标。”

至此,留在人们心中中,便是那位小说家王小波。

正文完